(资料图)
▲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,回复“8”,加入数据分析·领地,一起学习数据分析,持续更新数据分析学习路径相关资料~(精彩数据观点、学习资料、数据课程分享、读书会、分享会等你一起来乘风破浪~ )回复“小飞象”,领取数据分析知识大礼包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:木木自由,更多产品、运营与数据分析干货以及经验分享文末领取数据指标搭建案例
你好,我是林骥。 在学习和应用 GPT 的过程中,工具的应用相对较为简单,就像微信聊天一样,只要输入一段话,GPT 马上就会给出相应的回答,效果立竿见影。 但是,如果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,就难以发挥出 GPT 的强大威力。 要想充分挖掘 GPT 的潜力,你需要掌握 GPT 的「道、法、术、器、势」,建立对 GPT 整体的认知,让 GPT 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,这样就更容易看清事物的全貌。 我们可以把这套知识体系比喻为一棵大树,「道」像树根,「法」像树干,「术」像树枝,「器」像树叶,「势」像周围的环境,这 5 种要素互相配合,让树木得以开花结果,茂盛生长。 大自然隐藏了很多奥秘,GPT 的「道法术器势」也是如此,下面我们分别展开进行探索。 1.GPT之「道」「道」代表道理,包括原理、战略、思维等,就 像树根一样,是树木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。 关于 GPT 之「道」,详见: 下面我再补充 2 点: (1)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虽然 GPT 能很好地回答一些复杂的问题,但它本质上还是基于大数据、大模型、大算力的结果,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,人们把这个现象称之为「涌现」。 就像在科幻小说《诗云》中的那个外星人,他想证明技术比艺术更厉害,决定写出比李白更厉害的诗。他应用穷举法,把所有汉字排列组合,理论上可以得到「所有的诗」,这就是「诗云」。 可是,当他看到自己的成果时,却感到非常悲伤。虽然他创造了「诗云」,其中必然有超过李白的诗,但是却不知道好在哪里,更不知道如何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出一首好诗。 要想真正驾驭 GPT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我们不仅要让它产生更好的结果,更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,这样才能举一反三,创造出更大的价值。 (2)用工具,更要用正确思维掌握正确的思维和做事的方式,远比使用某种具体的工具更重要。因为 思维是相对稳定的,而工具是经常变化的。 几千年前的思维智慧,有很多可以用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我们如今很少会使用那些古老的工具,比如石斧、算盘等。 我们还需要对 GPT 之「道」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,学会用更加理性、审慎的态度来看待 GPT,忽略那些不重要的噪音,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,不要被别人激进的言论给带偏,也不要因此产生焦虑的情绪,更不要人云亦云、盲目跟风。 2. GPT之「法」「法」代表方法,包括战术、路径、规范等,就 像树干一样,是支撑起树木整体结构的东西。 关于 GPT 之「法」,我之前写了 3 篇相关的文章: 如何用 GPT 打造自己的智库? 如何 3 步用好 GPT 模型? 如何用 9 种思维轻松驾驭 GPT ?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,具体方法是千变万化的,关键是找到并应用适合自己的方法,去化解现实中遇到的难题。 3. GPT之「术」「术」代表技术,包括技能、技巧、手段等,就 像树枝一样,是支撑树叶、运输养分的手段。 老子在《道德经》告诉我们:「 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;有术无道,止于术。」 就像有了树根和树干,没有树枝,还能再长出新的树枝。但是如果反过来,只有树枝,没有树根和树干,树枝是很难存活下来的。 对于 GPT 之「术」,我们不要停留在「术」的层面,而要在理解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,追求技术的精进,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手段,让 GPT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。 在运用 GPT 的过程中,提示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技术,在网上能找到很多相关的教程。 但是,建议你不要迷恋于技术的表象,而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,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,避免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简单重复的事情上。 另外,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,现在看起来很厉害的技术,也许过不了多久,就已经被新的技术取代了,而过去的技术也许会变得一文不值。 比如,从 GPT-1 发展到 GPT-4,只用了不到 5 年的时间。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应用 GPT-1 的技术水平,就很难体验到 GPT-4 的强大功能。 这就好比一个精通「打算盘」的人,不懂得使用计算器,就算他「打算盘」的技术练得再熟练,可能也比不过一个会使用计算器的小学生。 所以,对于技术的发展,我们要保持敏锐,尽量应用相对比较前沿的技术,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4. GPT之「器」「器」代表工具,包括物质、资源、器皿等,就 像树叶一样,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工具。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GPT 的工具会对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,但目前市面上的工具太多了,容易让人挑花了眼。 我认为,工具不在于多,而在于精。具体的工具软件在此不做推荐,很多软件的功能其实大同小异,但输出质量却可能相差甚远,建议你自己去探索、试用和对比分析,然后精选少量适合自己的好工具,熟练运用它们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。 一般来说,工具要相互配合,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就像人的大脑,要跟眼睛、耳朵、手脚等互相配合,才能处理更复杂的问题。 5. GPT之「势」「势」代表趋势,包括环境、气势、时势等,就 像树木周围的环境,影响它的生长状况。 随着 GPT 的发展,未来有一个确定的趋势,就是获取信息会变得越来越容易。 但是,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?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批 ,学会提出好问题,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和洞察力,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问题。 GPT 的功能非常强大,配合其他 AI 工具,可以完成许多复杂的工作。 比如配合 AI 绘画工具,普通人也可以制作出美轮美奂的图片,但到底哪一张才是你真正需要的,仍然依赖你自己的判断力。而支撑这个判断力的,是你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。 如果一项工作不用怎么动脑子,只要简单地复制、粘贴、整理或拼凑相关的数据和信息,那么未来大概率会被 GPT 取代。 一个人如果只是从事数据统计、文案编辑、信息整理、内容搬运、会议纪要等简单重复的工作,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,没有产生新的洞见,那么职业前景将会越来越暗淡。 但是,如果你能成为驾驭 GPT 的人,把 GPT 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,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去研究和创造新的东西,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,不仅不会被取代,而且还能获得更多的机会。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,用 GPT 为自己赋能,而不要盲目去凑热闹或追热点,更不要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。 假如 GPT 确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造成了威胁,那就想办法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,多去做那些自己擅长并且机器暂时无法替代的工作。 当很多人都在想着利用 GPT 来割别人韭菜时,自己反而可能成为被别人收割的韭菜。此时我们更要提高警惕,不要被「割韭菜」的人带偏了方向,否则只会离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。 越是在别人狂热追捧和疯狂炒作的时候,我们越需要保持冷静和克制。未来有很多真正的机会,其实不是留给机会主义者,而是留给踏实做事的人。 对于 GPT 未来的发展,我们不妨多观察一段时间,经过理性的分析,并且亲身实践之后,再做出自己的判断。 GPT 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,也能产生一些对我们有用的知识,但它目前还不具备人类的智慧,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 我们与其担心是否会被 GPT 所取代,不如关心如何更好地驾驭 GPT,用它来重塑自己,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,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,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。 最后的话在 GPT 的「道法术器势」背后,其实隐藏了很多的奥秘。 心理学中有一种「房树人」(House—Tree—Person,简称 HTP)测验,通过观察绘画中房子、树木和人物的形状和位置,就能大致预测出受试者在潜意识中隐藏的很多信息,包括受试者的情绪状态、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等。 我们不妨把「房树人」迁移到 GPT 的学习中,GPT 的「道法术器势」就像一颗大树,其中有树根、树干、树枝、树叶和周围的环境,旁边有一个人在奔跑。 数据分析的 9 种思维就像一座房子,它蕴含了 DIKW 模型 ,其中知识是可以清晰描述出来的规律,而智慧通常是那些难以准确表达出来的东西。 每种规律有自己适用的边界,越过边界的知识,可能就是谬误。 知识一般是静态的,而智慧通常是动态变化的。我们可以把数据、信息和知识交给 GPT 来处理,而人脑则主要用来产生智慧。 虽然 GPT 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,但是却无法改变思维僵化的人。 相反,一个有智慧的人,可以把 GPT 当成自己的得力助手,并运用 ,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怀疑和批判,未来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。 校对:木兮 《ChatGPT认知白皮书(全方位系统解读》
ChatGPT浪潮下,看中国大语言模型产业发展-2023.4-29页
···
指标建设案例
·····
····
进星球获取更多~搜素关键词“ChatGPT”专栏完整资料,持续更新中~
立即扫码 扫码加入星友群 即可各种数据分析思维、工具、课程、书籍、项目、运营、产品相关结构化体系资料~ 内容持续更新,期待你来 在后续也会在【数据分析·领地】中,组织读书会,分享会等专项活动,读书会主要学习技术类的书籍领读,分享会主要以数据分析思维分享,案例复盘分享等~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使用图片、文字等均不作为商业用途使用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~
关键词: